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新久久久久久,99热最新在线,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射,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亚洲

七一勛章

當前位置:

 首頁  > 七一勛章 > 正文

瞿獨伊 :中國僑界杰出人物簡介

海外網(wǎng) 2021-07-01 15:07

瞿獨伊,女,新華社國際部退休干部,曾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2015年,獲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代俄羅斯聯(lián)邦總統(tǒng)為中國老兵頒發(fā)的“1941年—1945年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2016年,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頒發(fā)“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

瞿獨伊同志是中國早期領導人之一瞿秋白烈士之女,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人活著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的。

1928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當年參加“六大”的正式代表有:瞿秋白、任弼時、周恩來、羅亦農、楊尚昆、陸定一、蘇兆征等第一代革命領導人。年僅6歲的瞿獨伊隨父母一起到會場,曾為代表做掩護,休會時為代表表演。她雖然不完全理解,但她深感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今天,唯一到過“六大”駐地且健在的只剩下瞿獨伊同志。

1930年7月,瞿秋白和楊之華奉命回國工作。為了避免國內白色恐怖的殘害,同時也考慮到帶著孩子從事地下工作也很不方便,他們只好忍痛將瞿獨伊繼續(xù)留在原蘇聯(lián)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1935年秋的一天,瞿獨伊和兒童院的同學到烏克蘭的德聶伯彼特羅夫斯克旅游,她偶然從《共青團真理報》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犧牲的消息。瞿獨伊頓時頭暈目眩,失聲大哭,當即昏倒在地。

1941年,13歲的瞿獨伊和母親楊之華離開莫斯科,從新疆回國。到達迪化,竟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投入監(jiān)獄,其中包括我黨應盛世才之邀從延安派來新疆幫助工作的人員和一些在新疆養(yǎng)病的紅軍傷殘員共150名干部及子女。中共領導人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慘遭殺害。敵人審訊楊之華等共產黨員,未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材料,策反也未成功,就盯上了年紀最小的獨伊。在一次審訊中敵人以誘惑的口氣說:“你還年輕,只要答應我們,出獄后會很快給你找一份工作?!豹氁翍嵟鼗卮鹫f:“我決不單獨出獄,決不會為你們工作,我們無罪!你們必須把我們全體無罪釋放,并把我們送回延安!”在獄中,獨伊和大家一起參加靜坐絕食的斗爭,要求改善牢獄生活;參加悼念難友犧牲的紀念和抗議活動等等。1946年,中共中央把她們救出來送到延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作為俄語播音員,瞿獨伊在天安門城樓用俄語向全世界播出了毛澤東的講話。

1950年3月,瞿獨伊和她的丈夫李何被派到莫斯科去建立新華社記者站。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外建立的第一個新聞機構,瞿獨伊和李何也成為我國第一批駐外記者。李何的護照是一號,瞿獨伊的護照是二號。他們的工作在赴莫斯科的旅途中就開始了。3月12日正逢蘇聯(lián)舉行最高蘇維埃代表選舉,為了使每個選民都有投票機會,蘇聯(lián)在列車上也設了投票箱。他們便采訪了列車上去莫斯科的旅客,請他們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完成了從國外發(fā)回的第一篇新聞。

到莫斯科后,他們按總社領導的指示,以介紹蘇聯(lián)人民生活和經(jīng)濟建設的具體經(jīng)驗為主,同時要報道有關中國的消息,翻譯一些有關東方問題的權威性理論文章。但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困難。有一次,他們去拜訪蘇聯(lián)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剛好趕上下大雨,他們下了公共汽車,還得走一大段路,衣服、鞋子全濕透了。談起工作,他說:“你們有些事情不必親自跑,寫封信派人送到外交部收發(fā)室即可?!碑?shù)弥麄兗葲]有車子,又沒有通訊員時,對方不禁啞然失笑。他們解釋說:“中國目前厲行節(jié)約,一切力量都放在建設上。”瞿獨伊不僅在工作中注意節(jié)約,在生活上也同樣要求自己簡樸,在給她定薪時,她主動減掉700盧布。當時記者站所用的電視機、收音機和照相機都是自費購置的。瞿獨伊生病住院費用要比蘇聯(lián)公民高三、四倍,未向公家報銷。在國外工作期間,所得稿費絕大部分她都交了黨費。

1952年5月,中國農民代表團訪問蘇聯(lián)時,在莫斯科進行直接采訪非常困難,瞿獨伊夫婦爭取到陪同該團一起到蘇聯(lián)各地參觀的機會。但代表團提出條件,要瞿獨伊夫婦幫助他們工作:李何當秘書,瞿獨伊當翻譯。后來經(jīng)再三協(xié)商,該團同意主要由瞿獨伊幫助他們工作,用一個人的勞動,換取兩個人隨該團參觀的機會。瞿獨伊夫婦隨團到庫班、克拉斯諾達爾、阿塞拜疆等南方一帶訪問。在兩個多月緊張訪問中,發(fā)回10多篇通訊。建國初期中國缺少俄語翻譯,所以國內有代表團訪蘇時,常常借瞿獨伊當翻譯。甚至周總理訪蘇、中國駐蘇使館張聞天大使舉行宴會和在群眾場合講話時,也由瞿獨伊當翻譯。莫斯科分社在瞿獨伊夫婦的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1950年10月,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盛典,為了充分反映當時蘇聯(lián)人民對新中國的熱愛,瞿獨伊夫婦夜以繼日地工作,翻遍了列寧圖書館的報刊及有關資料,采訪了曾到過新中國的第一個蘇聯(lián)代表團的成員,先后向國內發(fā)回10多篇消息和通訊,受到總社的通報表揚。

1954年后,組織任命李何為《人民日報》駐莫斯科記者,他可以直接和《真理報》聯(lián)系,因此采訪就方便多了。在這期間,他們幾乎跑遍了蘇聯(lián)各地大部分加盟共和國和大的工廠、集體農莊、學校等,寫出了數(shù)十篇通訊和報道,受到中宣部通報表揚。這些通訊后來匯編成三個集子。

1957年,瞿獨伊回國后,接受組織安排到中國農科院工作。1978年,瞿獨伊回到新華社,任國際部俄文組編輯、翻譯工作。瞿獨伊同志工作起來像一團火。不怕艱苦,不知疲倦,也不顧身體,只知道滿腔熱情地干。她多年忠誠地跟著黨工作,養(yǎng)成了很強的組織性、紀律性,直到老年還一直保持著延安精神,生活極為節(jié)儉。1982年,瞿獨伊離休。

瞿獨伊同志離休后,仍然關心新華社,堅持發(fā)揮余熱。2016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新華社精心拍攝了《紅色氣質》微電影?!都t色氣質》以瞿獨伊的故事為背景展開,將一張張褪色的黑白照片組成一個個完整的故事,由小見大,由點及面,感人至深,以9分5秒高度濃縮中國共產黨95載風雨歷程,彰顯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題。2018年清明節(jié)期間,新華社制作推出了《國家相冊》清明特別節(jié)目——微紀錄片《天地英雄氣》。全片從眾多配音網(wǎng)友的感受切入,再次講述了以瞿獨伊和焦裕祿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的故事。在本片的結尾,已經(jīng)96歲高齡的瞿獨伊抱病出鏡,清唱起國際歌,每一字每一句都緩緩沁入觀眾的心底。

【責編 李媛】

王書茂:寸步不讓為國護海探尋轉型共同致富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2-11-05

辛育齡:一生踐行與白求恩的約定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2-08-11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