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新久久久久久,99热最新在线,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射,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亚洲

紅色記憶

當前位置:

 首頁  > 紅色記憶 > 正文

紅色記憶 | 左權:成仁有志花應碧,殺敵流紅土亦香

《中華英才》半月刊 作者:鄧麗君 王爽 2023-03-19 21:12

紀念左權同志誕辰118周年

在河北邯鄲市涉縣石門村境內(nèi),有一座蓮花山,山腳下清漳河水日夜奔流,這里便是左權將軍最早的安葬之處。

雖然在左權將軍殉國8年后,靈柩已由涉縣遷至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但左權將軍的衣冠冢依然在石門村得到了精心保護,一位叫楊愛公的老人飽含著無限敬仰,在長達70年的時間里,始終默默守護著左權將軍墓。走不動山路了,兒子楊乃堂和父親一起守,楊乃堂過世了,兒媳李秀英擎起接力棒繼續(xù)守護,如此的義舉,感動了整個中國。

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能夠讓素昧平生的后人,甘愿付出一生的時間去固守一個逝者,李秀英的話或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我們什么東西都可以丟,但左權將軍的精神不能丟。把左權將軍的墓保護好,這是我們代代傳承的紅色家風?!?/p>

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情感,是跨越時空的信念!

左權(1905.3.15——1942.5.25)

1942年5月25日,為掩護八路軍總部、北方局機關和人民群眾突圍轉移,作為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在山西遼縣十字嶺指揮反“掃蕩”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年僅37歲。他也是我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最高將領。

彭德懷曾對左權女兒左太北講過這樣一段話:“敵人打的第一顆炮彈是試探性的,第二顆炮彈準會跟著來,躲避一下還是來得及的??赡惆职譃槭裁礇]有躲避呢?要知道,當時的十字嶺上正集合著無數(shù)的同志和馬匹,你爸爸不可能丟下部下,自己先沖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職守,死于自己的崗位,死于對革命隊伍的無限忠誠啊!”

從離家到殉國,左權整整17年沒有回家!他既是揮戈前線的戰(zhàn)將,又是運籌帷幄的智囊,在眾多的軍事實踐中,他多次創(chuàng)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奇跡。在被王明陷害,蒙受不白之冤的10年間,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忍辱負重,從未意志消沉,堅決服從并盡職盡責地做好黨中央安排的工作。在戎馬倥傯的戰(zhàn)斗生涯中,他始終堅持學習與寫作,經(jīng)他起草、撰寫或翻譯的電文、論著及譯著達數(shù)十萬字。

可以說,左權的一生,真正做到了“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周恩來稱左權是“一個有理論修養(yǎng),同時有實踐經(jīng)驗的軍事家”。毛澤東講:“左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這個人硬是個‘兩桿子’(‘槍桿子’和‘筆桿子’)都硬的將才??!”朱德贊譽其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權的犧牲,在黨內(nèi)軍內(nèi)震動很大,毛澤東強忍淚水,無言地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葉劍英、聶榮臻等紛紛撰文賦詩擬聯(lián),以表沉痛哀悼。

入葬當日,謝覺哉親自奠土,碑坊橫楣是其題寫的“人民共仰”,周恩來親筆書寫“左權將軍之墓”,東面石碑刻的是朱德的《吊左權同志》詩,西面石碑刻的是彭德懷撰寫的《左權同志碑志》。左權將軍紀念館館名由徐特立親筆題寫。1951年11月1日,毛澤東專程來到晉察魯豫烈士陵園,在左權墓前脫帽致哀……

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遼縣近萬名百姓簽名請求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以此表達永久的紀念,讓左權精神與太行山同在!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在告訴世人,左權的精神注定將被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所銘記并傳承。正如朱德在《吊左權同志》一詩中所寫: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不斷求索 以堅定信仰尋救國之路

在查閱左權相關資料時,有這樣一個場景:

1949年5月,當勝利的曙光即將照遍三湘九澧時,第四野戰(zhàn)軍12兵團40軍軍長羅舜初輕輕敲響了左權老家堂屋的門,他是代表朱德總司令,代表全軍將士,來看望左權母親的。左權犧牲后,朱德指示所有南下路過左權家鄉(xiāng)的部隊,都要派人去看望左權母親,這不過是第一批。

第二野戰(zhàn)軍第46師部隊途經(jīng)醴陵時,派人慰問左權的母親張氏

老人捧著羅舜初的手,淚如泉涌,太多年沒能見到兒子了,見到兒子的戰(zhàn)友,老人一樣高興,可隨后,她才得知兒子早已為國捐軀。此時的老母親悲喜交加,但她依然為有這樣的兒子感到驕傲。她遂請人代筆撰寫了悼念兒子的文章:“吾兒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兒?,F(xiàn)已得著民主解放成功,犧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兒有知,地下瞑目矣!”如此忠烈家風,如此深明大義,讓人肅然起敬。

1905年3月15日,左權出生在湖南醴陵市平橋鄉(xiāng)黃茅嶺的一戶佃農(nóng)家庭里,他有3個哥哥1個姐姐。左權一歲多時,父親病逝。母親起早貪黑,白天種地,晚上紡紗,苦苦支撐著這個貧弱的家庭。

家是一所學校,勤勞、儉樸、正直,是母親做人的準則,這也深深影響了左權的人生。他自小就很懂事,不滿六歲就上山打柴,下地干活。他知道人窮不能志短,從未自暴自棄過,也沒有放棄過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了能夠讀書,他每年正月就跟著同鄉(xiāng)的伙伴耍獅討米,自籌學費。

從7歲到17歲,從私塾到醴陵縣立淥江中學,左權在國家的風雨飄搖中斷斷續(xù)續(xù)完成了基礎教育的學習。1915年,10歲的左權聽聞袁世凱接受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后,憤而寫下“毋忘五九國恥”,愛國的火焰在他心中燃起,把侵略者趕出國土成為他的少年志向。

1923年冬,當?shù)弥獜V州大元帥府的軍政部長程潛意欲派人來醴陵招收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的學生后,他果斷選擇棄文就武,告別家鄉(xiāng)父老,開始走上為國家尋找救國救民之路的人生,那時,他18歲。

1924年4月,左權在廣州湘軍講武學校參加“蓮社”時留影

一年后,左權轉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一期學員。黃埔軍校不僅是國民黨黨軍的養(yǎng)成所,也是未來中國紅軍的養(yǎng)成所,正是在這里,他與陳賡、周恩來建立了深層次的交往,并在陳賡等人推薦下,加入襁褓時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周恩來回憶,“左權同志不僅是革命軍人,而且是革命黨員,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黃埔時代,這也成為他以后近二十年政治生活的準繩。”

此間,左權參加了第一、二次東征和平定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在東征西討中,左權始終奮勇當先,機智勇敢,屢建戰(zhàn)功,這一階段無疑奠定了他軍事指揮生涯的基礎。

1926年7月,左權在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影

左權的沉著和勇敢,深得程潛喜歡,1925年底,他得到赴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的機會, 與鄧小平成為同學。他常憂心于國家大事,明白此刻應抓住機會學習軍事知識,待學成后回國參與斗爭。所以,畢業(yè)后,他又考入世界聞名的工農(nóng)紅軍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與劉伯承成為同學。正是在這里,他系統(tǒng)學習了許多近代和當代的軍事家的論著,在整個伏龍芝軍事學院,左權是得到戰(zhàn)術指導員表揚最多的學員,劉伯承還記得,“他學習異??炭?,凡教員指定的參考諸書,必一一閱讀,并以紅藍鉛筆標出要點。故其在軍事、政治試題中,常能以旁征博引闡其旨趣?!?/p>

1930年,25歲的左權回國,此后的12年間,他一刻也沒有離開過軍隊和戰(zhàn)場。

不可多得 以熱血生命擔使命之責

左權回國后,備受毛澤東珍愛,在毛澤東看來,左權的軍事教育才能對紅軍意義重大,也因此,剛到紅軍部隊的他,便被任命為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隨后又被任命為閩西新12軍軍長。

1931年,策劃寧都起義時,毛澤東特意委派左權與劉伯堅、王稼祥同為中央軍委代表,并親自與左權談話。按毛澤東的設想,左權三次深入虎穴,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未發(fā)一槍一彈拔掉中央蘇區(qū)最后一顆“白釘子”,且使一支1.7 萬余人的國民黨正規(guī)軍,被改編為紅五軍團,隨后,左權被任命為該軍團最精銳的第15軍政委。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楊虎城要求中共派一軍事專家到西安共商西安城防及護衛(wèi)中共代表團之事,毛澤東再三考慮后,再次選擇了讓國民黨將領都很欽佩的左權。國共合作成功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在討論部隊副參謀長人選時,毛澤東力排眾議又一次選擇了左權,就這樣,32歲的左權進入中共軍隊最高領導層。

左權也著實沒有讓毛澤東失望,他將所學的軍事理論都轉化到了實戰(zhàn)上。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左權率先頭部隊闖關奪隘,在四渡赤水,搶占婁山關,兩攻遵義城,進占吳起鎮(zhèn)等一系列戰(zhàn)役中展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朱德因此稱他是“鋼鐵般堅強、獅虎般勇猛”的優(yōu)秀將領。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蔣介石想趁紅軍疲乏、立足未穩(wěn)之際進行一舉殲滅,遂派嫡系部隊胡宗南“追剿”。左權仔細權衡敵我態(tài)勢,認為敵人有大炮、機槍、轟炸機,不利于我軍打正規(guī)戰(zhàn)、陣地戰(zhàn),于是指揮部屬打起夜戰(zhàn),這一策略讓敵人的機槍、大炮瞬間成了擺設,最終令胡宗南部主力整體被殲。這是長征的最后一戰(zhàn),也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的最后一戰(zhàn)。在聶榮臻看來,其對國內(nèi)和平和抗日戰(zhàn)爭的實現(xiàn),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我軍在歷史偉大轉折中的戰(zhàn)斗。

在左權的軍事生涯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百團大戰(zhàn)”,該戰(zhàn)役被認為是最能展現(xiàn)其軍事才能的一戰(zhàn)。左權醞釀的百團大戰(zhàn)是由大的和小的并同時發(fā)起的無數(shù)戰(zhàn)斗構成,軍事活動分成這么多單個的行動,而又結成一個整體,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當時,八路軍的任何一支部隊,都處在敵人的包圍之中,敵寇在鐵路和公路沿線建立“愛護村”,扶植漢奸組織,訓練奸偽人員,擴大占領區(qū),令我軍無法機動。日本官方深知,“戰(zhàn)勝中國之重要條件,是后方不被截斷。”而左權直接突破的正是敵人的弱點,他大打“交通戰(zhàn)”,以破壞敵寇的交通要線為重要戰(zhàn)略,沒有交通聯(lián)絡,敵寇便無法保持據(jù)點的占領,也無法向抗日根據(jù)地內(nèi)作戰(zhàn),左權正是以此遲滯、消耗日軍。

為避免陷入被動,左權和總部參謀處等做了大量細致的戰(zhàn)前部署,從偵查的準備,到部隊的準備,到行軍注意事項,到如何組織民眾參戰(zhàn),到對各級軍政指揮人員的紀律要求等均予以提前安排。

左權明白,指揮機關在行動和努力上的任何懈怠,對瞬息即變的軍事現(xiàn)象缺乏準確而迅速的判斷,都會增強敵人的力量。所以,在這場大戰(zhàn)役中,他每天工作長達15小時以上,有時甚至徹夜不眠,大到上下左右一個戰(zhàn)役的配合,小到部隊的一次具體戰(zhàn)斗,他都要反復推敲,謀定而后動。

百團大戰(zhàn)是全民族抗戰(zhàn)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fā)動的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zhàn)略性進攻的戰(zhàn)役。這場大戰(zhàn)有如一陣暴烈的霹靂,轟動了整個華北戰(zhàn)場,以至于全中國全世界。戰(zhàn)斗夜以繼日地持續(xù)了5個月,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左權對此次戰(zhàn)役的籌劃、組織和指揮等,為百團大戰(zhàn)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有力奠定了華北敵后抗日的基礎。

朱德回憶左權時就講,“就是在晝夜不斷的戰(zhàn)斗與行動中,就是在幾天幾夜不合眼的疲勞中,他都從來沒有表現(xiàn)過倦怠、疏忽、放任與暴躁。他在不斷地解決問題,叮嚀部署,起草命令,檢查工作,甚至有時疲乏過度,夢中也在打電話和吩咐工作。”

左權比朱德小19歲,比彭德懷小7歲,對于兩位司令發(fā)布的命令、指示,對于軍隊建設、管理等事宜,左權總會征得他們同意,從不擅自作主。他要做的,就是切磋運籌、準確判斷、正確調配,讓戰(zhàn)略意圖得以最大程度的落實。他總是事無巨細,竭盡全力把能干的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力求讓兩位司令從繁忙的軍務中解脫出來,有精力思考軍政方略。有人直言,他們就像三只最合套的齒輪,把華北反侵略戰(zhàn)爭這架復雜的機器運轉得十分靈活,令敵人聞風喪膽。

那個時候,“朱彭左”成為八路軍總部的代稱,這個看似一個人的縮寫,實則是信賴、體諒中建立的革命友誼。耿飚曾坦言,“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對左權同志很信任,相與既深,相知更切?!?/p>

隨軍作家劉白羽也講:“在掌控半個中國戰(zhàn)場的八路軍總指揮部里,左權同志的確是個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決定之外,一般的工作都由他來處理。他的軍事理論修養(yǎng)、作戰(zhàn)經(jīng)驗、指揮能力,都是我們部隊參謀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人才?!?/p>

1942年5月,日軍集結3萬多兵力,對華北抗日根據(jù)地領導機關最集中的地區(qū)——太行山遼縣麻田一帶進行“鐵壁合圍”,左權堅決要求彭德懷率總部指揮機構先行,自己斷后突圍,像之前的很多次一樣,他又一次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在前,警衛(wèi)員幾次催促他離開,他毅然不動地挺立在山頭指揮,并掩護著最后人員的撤離。最終,一發(fā)炮彈襲來,無情地擊中他的頭部,而他倒下的地方,離安全線僅數(shù)十米……

1940年8月,左權與夫人劉志蘭、女兒左太北在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磚壁村八路軍總部合影

這個與妻子離別21個月,便寫了12封信,甚至犧牲前3天還在訴衷腸的深情丈夫;這個給寶貝女兒買花布,請人給女兒做衣服,甚至還為女兒準備冬天毛衣褲的好爸爸;這個深深思念著母親,又毅然投身革命事業(yè),并寫下“母親,我雖回國,但恐十年不能還家。老母贍養(yǎng),托于長兄毓林。我將全力貢獻革命……”的鐵血男兒;這個一生為黨盡忠、為國盡職、為民盡責的優(yōu)秀黨員,這一次真的走了……他以生命實踐了其黃埔時期的誓言“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

“最好的紀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圍踟躕,而是踏著他的血跡前進,向死者與我們共同堅信的真理前進!”謹以劉伯承和鄧小平在《紀念我們的戰(zhàn)友左權同志》中的文字,紀念這位年輕的將軍、偉大的英雄!

向左權將軍致敬,英雄,不朽!

(2023年第06期)

【責編 李鵬】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