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佛法東來實非偶然,后在此土孵種育苗,靈根自植,轉化成為中國化的大乘佛法,茲事體大。初祖菩提達摩示寂后,留傳“只履西歸”返回印度的因緣,隨后的二祖慧可及三祖僧璨等人,則遞相傳承,迭為師弟,完成了佛法的中國化,并開啟與此土世世代代深厚的大乘法緣。
話說達摩祖師傳法給二祖慧可后,就在少林寺托化西歸了。當時北周武帝宇文邕,正興排佛,于是慧可大師到安徽司空山隱居,一邊傳法度眾,一邊等待法嗣以托付祖衣。就在他南下隱居年間,在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遇見了僧璨(又作僧粲)。僧璨當時是居士身,時人不知其生年,也不詳其俗家姓氏,據(jù)說是徐州人;關于他的身世,《楞伽師資記》用了八個字來概括──“罔知姓位,不測所生”。這位神秘的僧璨當時已四十多歲,還得了嚴重的風疾(麻風?。?,怎么看也不像佛門中出色的人物。
然而,這令人不堪的風疾,反成了僧璨悟道得法的勝緣。因為它令僧璨受到病苦折磨,深感業(yè)障深重,必須懺悔,便到二祖處請求說:
“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p>
二祖大師回答說:“將罪來,與汝懺。”意思就是說:“把你的罪拿來,我?guī)湍銘猿?。?/p>
僧璨大師沉寂了很久,回答:“覓罪不可得”。
二祖大師就說:“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p>
這個“覓罪不可得”的公案,與訛傳中令二祖得法的“覓心了不可得”看似接近,實有不同。因為八識心王都不是色法,無形無相,因此,說“覓心了不可得”會產(chǎn)生許多歧異與淆訛;然而“罪”則是有造有作,一定可以在身、口、意的行相中作觀行。僧璨說“覓罪不可得”是觀行到三業(yè)本空,罪無自性,這已經(jīng)是觸證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后轉依而成就的“實相懺悔”,所以二祖慧可大師回答說:“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边@是肯認僧璨已經(jīng)開悟明心而發(fā)起了功德受用。
結 論
唐人獨孤及所撰的《舒州山谷寺覺寂塔隋故鏡智禪師碑銘》中論道:“及以為初中國之有佛教,自漢孝明始也,歷魏晉、宋齊,施及梁武。言第一義諦者,不過布施持戒;天下惑于報應,而人未知禪,世與道交相喪。至菩提達摩大師,始示人以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菘纱髱焸鞫种?,人思而未修。迨禪師三葉,其風浸廣,真如法味,日漸月漬;萬木之根莖枝葉,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燦然行于世間,浹于人心”。
論中指出佛法自漢孝明始傳入中國始,以正法義理不明,造成世間法和佛法涵混籠統(tǒng),交相淪喪。達摩祖師西來,至傳法于二祖慧可大師,學人對諸佛心要亦經(jīng)歷“人疑而未思”和“人思而未修”兩階段,及至三祖僧璨大師出世弘法,日積月累,風氣漸廣,乃至下啟道信、弘忍、惠能諸祖,乃能真正的扎根拔莖,開枝散葉,佛法三乘菩提之微言大義,才“燦然行于世間,浹于人心?!币虼耍毠录坝诤笪牟唤谫潎@:“嗚呼!微禪師,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中國禪宗大乘佛法的奠立,僧璨大師的深恩厚德不言可喻矣。
(該文內容詳見 2019.11.01 第21期)
新華網(wǎng)2023-09-20
新華網(wǎng)2022-06-22
中國網(wǎng)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