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都說是苦夏,孩子多半是沒有苦夏這個概念的,盛夏是大縱湖孩子奢侈的盛宴。
在大縱湖,再漫長的暑假也好混,混得大汗淋漓,混得痛快淋漓。在大縱湖,每一個暑天更多的時光是泡在水里的,河水里,雨水里,露水里,汗水里,淚水里……最迷戀出沒在蘆蕩里,最愜意埋伏在棉花和西瓜套種的大田里,最憧憬垂釣在魚塘邊,最刺激莫不過在楊港閘口逆流而上,最驚險還是在排澇站下口摸魚。湖畔,那一片生機(jī)盎然的野地喲,處處有孩子們招搖的身影。以至東東上個星期偶然到城南某個小區(qū)轉(zhuǎn)悠,竟然被這里純原生態(tài)的景觀吸引了,那不就是大縱湖楊格港的野外么?東東毅然決然決定在此買房,因為東東找到了童年的夢想和根。什么戶型不戶型的,從前楊格港磚墻草蓋的低矮房子還不一樣住人?!矯情!
東東對大縱湖最美好的回憶都在夏天。偶爾起個大早跟大奶奶一起下棉花田,說是除草打公枝抹碎芽,其實田里長著的小瓜、番茄等吃物才是東東真正向往的。東東餓著肚皮走過清晨的田間,鉆進(jìn)迷人的青紗帳,沾上滿身的露水,在這里都能找到填飽肚子的食物,一條帶毛的黃瓜,一只青脆的菜瓜。走進(jìn)莊稼地,東東沒有一次是空肚而歸的。
更多時候,晌午的時光是百無聊賴的。一覺睡到太陽八丈高,興許是讓肚子餓醒了,桌上頭盆里涼涼的稀飯,省了碗具,搬起來便喝個底朝天。坐在蔭涼處閑著也是閑著,隨意無心順手幫奶奶剝起蠶豆米子,剝到半碗夠一頓冬瓜中飯湯便罷手,坐久了也沒了精氣神。
見奶奶到要河邊淘米,東東順勢從奶奶手里搶過淘米籃子,直奔東頭大河邊。一條米把長的挑板碼頭,與鄉(xiāng)村所有的大小河流一樣,河水清澈見底,順著淘米水的米香,成群的魚兒聚集過來,鬧騰起陣陣水花,東東眼饞得很,脫下小褲頭藏匿在橋下墻洞里,跳下河,與魚兒同嬉起來,樂得忘歸。半個時辰過去,不見人和米的小腳奶奶便顫巍巍地趕到河邊。
“你個細(xì)猴子,管不住你,明天讓你老子把你帶上街去”,奶奶把東東叫上岸,直往家攆。東東竟也忘了是光著身子游了一次街。
絲瓜架吊瓜藤搭起的涼棚下,東東躺在小木桌上,聽“知了”鳴叫,數(shù)頭頂大小不一的絲瓜吊瓜,癟癟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想到昨日棉田摘得的幾只青番茄,一骨碌爬起來,跑進(jìn)廚房,不等洗凈便啃起來,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舒坦!
沒聊莫,鄰里幾個孩子不約而同湊到一起玩幾把撲克牌。撲克牌一律玩得皺巴巴、臟兮兮的,用手一摳,污垢直掉。那時沒有“吃蒼蠅”,不是爭上游,就是K十五。少年游戲就如夏日的天,說變就變,玩得好好的,說不準(zhǔn)為一張牌就鬧得不歡而散,厲害些打得死活不依。不長記性,過不了幾日,便又廝混在一起了。
不一會兒,正午的上空便彌漫著陣陣人間煙火和飯菜的悠香。絲瓜湯,青椒炒絲瓜皮,炒自己昨天拉的螺螺,或者是冬瓜湯,炒冬瓜皮,小蔥燉蛋,還有番茄蛋湯,炒韭菜,炒茄子,飯鍋頭上燉茄子,這樣的菜蔬是暑期常常的下飯菜肴了,典型地道的里下河農(nóng)家風(fēng)味。這便是東東童年大縱湖生活最原始的底色,直到今天,這樣自然純美的記憶仍常常讓東東感懷。那天工學(xué)院陸慶龍教授畫展的幾幅故鄉(xiāng)背景的畫讓東東深深感動,教授的畫不張揚(yáng),無半點雕飾之感,純粹的原汁原味,一下子擊中東東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那就是存放童年故鄉(xiāng)的味蕾。一次,許教授和根華帶東東到文港路上很不起眼的一家土菜館,幾個小土菜還真有30多年前的那么回事。吃來吃去,讓東東一而三再而三愿意點來吃的,吃得有滋有味的還是在楊格港曾經(jīng)吃過的類似八大碗的菜。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還是要吃。但不管怎么燒,如今再恢復(fù)過去的八大碗怎么也沒有先前的感覺了。物不是嘴也非。
誰說饑餓不是最下飯的菜呢?!
中飯過后,大縱湖的狗熱得吐著舌頭喘著粗氣,蹲在大樹下打盹,而這時候大縱湖孩子天生就屬于河水了,一泡就是半天。浪里白條,在水里玩捉迷藏,在高橋上跳水,有柴油機(jī)船經(jīng)過,往翻滾起的水花里軋猛子最刺激最興奮了。那年,一位少年玩伴就因為玩過了頭,不小心鉆進(jìn)船肚里再也沒有出來,等撈上來便斷了氣。少年父母肝腸寸斷的哭聲感染了鄰近的村莊,都在悲傷著這個少年夭折的悲傷。因為有了這樣痛楚的教訓(xùn),大人孩子多了一份警惕,這個暑期的后半程村莊便再也沒有上演過少年溺水身亡的悲傷事件。但這樣的事件,在鄉(xiāng)村直到現(xiàn)在從來都未停止過。
在白天往水里跳的橋上納涼,聽老人們講故戲,聽大人們拉家長,夏日晚夜的時光多半則是這樣度過的。白天下河圖涼快,晚上火燒心。沒有電扇空調(diào),無風(fēng)的日子,奶奶手不離、晃悠不停的芭蕉扇是東東童年最溫馨的記憶。還有夏日夜晚那閃閃的螢火蟲,照亮了鄉(xiāng)村少年的童年夢想。
進(jìn)入八月,離9月1日正式開學(xué)的日子漸近了,一天,兩天,時光過得陡然快速起來。東東一天天掰著手指頭,惶惶然。湖蕩里楊格港的屌絲屁孩們,哪個愿意進(jìn)學(xué)校的籠子。二十天,十五天,十天,九、八、七、六、五、四……由小東東就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七月大、八月大是老祖宗給頑童們的恩賜,沒有日子可捱了,才定下心來把未完成的暑假作業(yè)補(bǔ)上,所以多兩個31號少兩個31號的時光斷然是不一樣的。
盛夏收場,墻頭上的絲瓜、扁豆快下架,地頭的芋頭、山芋也可以刨了,楊格港的暑假時光就這樣幾乎在自由散漫、無拘無束中一天一天過去,天漸次添了些許涼意,等小褲頭換上長褲長褂,9月1日開學(xué)的日子也到了,東東們開始了新一個學(xué)年的上學(xué)時光。從9月1日始,就是收獲的秋了,對于讀書的孩子,學(xué)業(yè)年輪里又升了一級。
如今的大縱湖之夏,水景、街景、風(fēng)景,景色宜人;水幕秀、燈光秀、煙花秀,秀色可餐,這些必將成為更多孩子的夏日記憶,就如同東東童年記憶中的大縱湖夏日一樣,鮮活、愜意、難忘。
(供稿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委宣傳部)
【責(zé)編 李媛】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4-21
浙江古籍出版社2025-03-21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2-17
深度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