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新久久久久久,99热最新在线,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射,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亚洲

華夏走筆

當前位置:

 首頁  > 華夏走筆 > 正文

向青海湖鳥王葛玉修致敬

-----由攝影家葛玉修想到攝影家羅紅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 作者:王業(yè)松 2022-07-13 10:22

1942年5月23日,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為什么要向被人譽為“青海湖鳥王”的攝影藝術(shù)家葛玉修致敬?

因為葛玉修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大自然中青海湖鳥類的熱愛,所以我要向他致敬。

葛玉修深入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美,謳歌大自然中的美,用鏡頭拍下大自然的美。他把青海湖漫天翻飛的鳥兒比作空中“盛開的花朵”,看成“飛行的影幻”,這些鳥類“因為美麗而存在”。他愛鳥,鳥也報以對他的依戀。當他離開鳥類生存的三塊石孤島時,“小雁們跟著小船追了很遠”。

葛玉修不但熱愛青海湖的各種鳥,其中有斑頭雁,棕頭鷗,大天鵝等以及青海湖蛋島上遍地的鳥蛋。他還熱愛青海湖的一切生靈,他敬畏這些生靈,他用鏡頭拍下這些生靈,以便讓更多的人熱愛這些生靈,保護這些生靈。他用鏡頭為高原精靈“代言”。他說“保護野生動物,沒有終點”。他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他認為自己“能與自然融合地相處,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說,“在拍攝鳥的時候,我似乎能聽到它們在為我歌唱”。他不但用鏡頭宣傳環(huán)保,而且他把自己的攝影作品制作成課件,深入學校、機關(guān)、牧民家里去宣講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他公益演講累計600余次,并被邀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應(yīng)邀在北京大學作了“不做侵略的攝影家”的演講。

因為葛玉修對攝影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所以他值得我致敬。

葛玉修是一位成功之人。他因生態(tài)攝影而成名,各種榮譽加身,各路媒體采訪,事跡見諸全國大小報端,頻上電視。為什么?這些與他勤奮、刻苦和為人謙遜,永遠保持一顆上進、純真的心外,就是他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

宋代汪洙的《神童詩》曰:“朝為田舍郎,暮為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葛玉修本是山東農(nóng)村走出來的孩子,1970年,17歲到青海西寧當兵,在通信處的軍營里第一次見到照相機,由此,他與相機結(jié)下了緣。他學習構(gòu)圖、光線運用和拍攝角度。當時部隊里沒有暗室,他就以儲藏蘿卜、白菜的菜窖當暗室,往往在菜窖里一做就是兩三個小時。戰(zhàn)友們戲稱他為“菜窖里的攝影家”。葛玉修在回顧他的藝術(shù)生涯時說:“我在部隊、銀行、銀監(jiān)局等多個單位干過,崗位在變,唯有攝影一直在堅持”。

葛玉修從事生態(tài)攝影27年,深入青海湖200多次、三江源25次、可可西里無人區(qū)15次。在攝影過程中,曾多次遇險,掉進冰窟窿、遭遇狼群、陷進沼澤地,歷經(jīng)艱險拍攝了近20萬幅生態(tài)環(huán)保主題照片?,F(xiàn)在雖已近古稀之年,但仍在堅持攝影。

所有攝影家都知道,許多照片,尤其是野生動物的照片是等出來的、熬出來的。雨后彩虹下的萬鳥翔集、可可西里日月同輝背景中挺拔的藏羚羊、荒野中溫順敦厚的野牦牛、濕地草叢中悠悠漫步的黑頸鶴等等,都是葛玉修等出來、熬出來的精彩作品。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景象都是攝影家的孜孜以求的結(jié)果。

讀了7月8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盛盛和呂雪莉兩位報道,看了同日同版上葛玉修拍攝的野牦牛和藏羚羊的照片,我自然想到對攝影藝術(shù)執(zhí)著追求、多次遇險:并摔傷的攝影藝術(shù)家羅紅,想到羅紅鏡頭下的東非大地納純湖面上的上萬只火烈鳥。他的作品與葛玉修攝影的大自然的主題相同,對藝術(shù)追求相同,家國情懷的境界相同,而且都有二十多年的攝影歷程。

北京中關(guān)村,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前,常常見到“向科學家致敬”的大型標語,這是當?shù)鼐用駥茖W家們表達的敬意。文學藝術(shù)對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科技發(fā)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成為國人的共識。凡是為時代發(fā)聲,給讀者以美和愛的享受,并引導人們?nèi)?chuàng)造、保護美和愛的文學藝術(shù)家都值得人們致敬。

【責編 李媛】

大美不只是風情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4-21

黨員日記館的“火紅十年”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2-17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