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新久久久久久,99热最新在线,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射,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亚洲

名校名師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校名師 > 正文

愛在大山深處 單師學校

《中華英才》半月刊 作者:官學榮 2022-08-29 08:29

“花的事業(yè)是甜蜜的,果的事業(yè)是珍貴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薄└隊?/span>

默默奉獻在大山里的人民教師如一支支驅散黑暗的紅燭,他們?nèi)紵约海樟羷e人

她的愛沿著山路走來

位于湖南省東北部有個山區(qū)大縣——平江縣,這里的偏遠地區(qū)至今還保留有20多所“單師學校”,所謂“單師學?!?,就是一名教師負責一所學校的全部工作,有時也稱教學點。

天岳關小學是平江縣地理位置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一所“單師學校”。這里“一腳踏三省”,與湖北省通城縣麥市鎮(zhèn)黃龍山以及江西省修水縣白嶺鎮(zhèn)交界,海拔1595.6米,山高路險、人跡罕至,晝短夜長,低溫高寒,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發(fā)。

胡天宇:“我覺得在山區(qū)教書更能體現(xiàn)我的價值,因為在這里,我就是他們唯一的老師,是孩子們的依賴?!?/span>

天岳關小學一、三兩個年級16名學生,這里的老師叫胡天宇。她天生麗質,能歌善舞,一口英語講得十分流利,平時愛好朗誦和運動。19歲的她,花一樣的年紀,在大部分同齡女孩選擇盡情揮灑青春的時候,這個漂亮清瘦的姑娘卻放棄了大城市的燈火輝煌,走進了偏遠山區(qū)任教。

談起踏進“單師學?!钡木売?,還得從胡天宇的奶奶說起。1976年,胡天宇的奶奶毛滿香當時19歲便走進大山,在三尺講臺,一站就是30多年。因為奶奶的工作,她們舉家搬遷變成了山里人家。奶奶經(jīng)常說:“大山就是我的家,那些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有人說:“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天岳關,這里曾經(jīng)也是一片血染的土地??谷諔?zhàn)爭時期,成為長沙保衛(wèi)戰(zhàn)堅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線,中國軍民在這里譜寫了蕩氣回腸的悲壯歷史。

9月1日,因為是開學第一天,胡天宇六點鐘就準時起床了。她一番梳洗之后,穿上自己平時最喜歡的白色長裙,戴上眼鏡,又在鏡子前反復照看了幾遍,自個兒覺得滿意了才莞爾一笑地離開。

此刻,胡天宇的奶奶毛滿香,一位年過花甲的退休教師,也起床了。她對自己這位00后孫女兒,獨自承擔一個教學點的全部工作總是放心不下,送胡天宇報到上班之后就留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志愿者。

早晨8點整,胡天宇端莊而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先是給同學們介紹了國旗,然后又強調了升旗的注意事項。隨后,她將孩子們帶出教室,奶奶則早已手舉五星紅旗等候在旗桿旁。胡天宇讓16個孩子分兩路站好,然后鄭重地從奶奶手中接過鮮艷的五星紅旗。

胡天宇細心地用繩子將旗桿拴牢,然后示意奶奶打開手機音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奶奶和所有孩子行注目禮,胡天宇則隨著音樂一邊拉著升旗的繩子,一邊高唱著國歌……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胡天宇是甜蜜的,也是酸澀的。因為在天岳關,胡天宇能帶給學生快樂,教給他們知識,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理想。同時,她也是酸澀的。她上山牽掛著父母,下山牽掛著學生。開學第一天,胡天宇就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老師,我要尿尿。”一個學生在喊。胡天宇只得帶著這個學生上廁所。

還沒回到講臺上,又一個學生在叫:“老師,我要拉便便。”胡天宇無奈只好又帶著這個孩子去拉便便。

班上一個智障的男孩子讓鉛筆扎進自己手背還傻傻地笑,全班同學不由自主地將目光全部投向了他。就在這時,更令人尷尬的一幕出現(xiàn)了,這名學生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脫掉了自己的褲子。

后來,為了讓那個智障孩子記住教室門外廁所的位置,胡天宇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地牽著他進去、出來,再進去、又出來。每次上完廁所,胡天宇都要幫著他解腰帶、擦屁股、提褲子,隨后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對著墻角嘔吐,恨不能把五臟六腑都倒出來。

一個周一的早晨,胡天宇照例檢查雙休日作業(yè),16個孩子竟然只有3人完成,她只好一個個追問,問到小俞同學的時候,連續(xù)問了幾遍他都一聲不吭。這下胡天宇急了,“老師問你,你怎么都不吭聲呢。那好,我給你爸媽打電話,讓他們將你接回去?!睕]想到,這個小男孩抬起頭來,眼淚汪汪地說,“我媽媽在廣州,能不能別給她打電話,不然她不要我了?!?/p>

原來,小俞同學父母離異,他跟著年邁而眼疾的外婆一起生活。胡天宇不知道該繼續(xù)問什么,也為自己剛才的過激言行深感愧疚。

如今的山區(qū),今非昔比。泥濘的山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簡陋的教室換上了多媒體教室,孩子們吃穿不愁,他們理所當然地被認為過得很幸福了??烧l又知道,全校16名學生中留守兒童就有13人,單親家庭的孩子9人。城市化,把孩子們的父母帶向了遠方,卻也把思念、孤獨和無奈留給了這些山里的孩子,他們就這樣,成了少有人陪伴、少有人指引的空巢兒童。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山區(qū)生活的單調與艱苦沒有阻擋住胡天宇帶著孩子追逐夢想的步伐。去年國慶節(jié),胡天宇帶領三年級5個孩子參加全縣“祖國華誕”美文誦讀比賽,她們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比賽一等獎。孩子們喜出望外,簇擁著胡老師笑著、哭著、跳著、喊著,“胡老師,我們獲獎啦?胡老師,我們獲獎啦”!

胡天宇說:“我深知,像天岳關這樣的山區(qū)學校在我們平江縣、在中國大地上還有很多,也許我能為學生做的只是微不足道,但是我、我的奶奶以及所有堅守在山區(qū)的廣大教師,他們都在努力的路上。今天我要告訴我的學生,胡老師能站在這里,未來的你們一定能插上夢想的翅膀,帶上奮斗的勇氣,站到更大的舞臺,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現(xiàn)實版的“牛郎織女”

2020年春天的一個早上,一場大雨讓由平江縣安定鎮(zhèn)通往龍門鎮(zhèn)渣坪小學的一些路段出現(xiàn)山體滑坡,很多路面充滿了泥濘。雨霧中,一個穿著雨衣,騎著摩托車的人正匆匆趕路。由于視線不好,又加上狂風大作,摩托車在快速駛入一段泥濘路面時,前輪一滑,連人帶車被重重摔倒在路邊。

劉尚老師住在離田野最近的地方,他自己也就成了一粒誠實的種子,開出花來,芬芳著山川

摔倒的人叫劉尚,今年56歲,是渣坪村小學的唯一老師。大清早的山區(qū),行人稀少,劉老師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從壓在身上的摩托車下掙扎著爬起來。他看著摔爛的衣服,難免心疼也有些沮喪。這時,他感到左膝蓋疼痛難忍,原來膝蓋被擦破了,他本能地試走了幾步,所幸沒有大礙。

劉老師指著自己腿上的傷疤說:“大山區(qū),窮山惡水,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發(fā),是脫貧攻堅的難點。現(xiàn)在道路都修好了,騎車摔跤少了,換在以前,這樣的事件經(jīng)常發(fā)生,我自己究竟摔過多少次早已記不清楚了。”

劉尚的妻子方海華也是一名教師。夫妻倆在事業(yè)的藍天比翼雙飛,為山區(qū)教育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方海華在家里姊妹中排行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只有她讀完了高中。聰明伶俐,心地善良的方海華,在同班同學中出類拔萃。遺憾的是幸運之神與她失之交臂。也許是上大學的愿望過于強烈,在高考考場上,她發(fā)揮失常,名落孫山。

那年頭,山區(qū)農(nóng)村家庭的女孩子能夠讀完高中,也可以算得上是“人才”了。正好,鎮(zhèn)里接近江西銅鼓的一個單人教學點開學了還沒有老師,學區(qū)領導找到方海華想讓她去做代課教師,方海華二話沒說便答應了。第二天,她就急忙到學區(qū)將學生課本打包,挑著擔子翻山越嶺趕往學校。一同前往的還有她父親,父親挑著她的生活用品包括鋪蓋行李和做飯灶具。

劉尚與方海華結婚后30年,聚少離多,一直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

分娩的痛苦是人類進化所要付出的代價。1998年冬天的一個上午,方海華走進教室準備給孩子們上第一節(jié)課,這時,她突然感覺肚子一陣疼痛,直覺告訴她,是腹中的孩子要出生了。怎么辦?丈夫不在身邊,自己沒有經(jīng)驗,一時間六神無主的她急得哭了。

說起當年自己分娩的情景,方海華說:“因為離鎮(zhèn)上醫(yī)院有幾十里路程,當時交通又很不方便。情急之下,學校老師只好找來村上的接生婆,給我接生。剛開始時,我一陣陣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叫喊,覺得好無助。我的陣痛在加劇,叫喊的聲音卻越來越小?!?/p>

孩子出生后,全由方海華一手拉扯帶大,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畢業(yè)。劉尚因為一直都在偏遠的山區(qū)小學任教,對兒子的培養(yǎng)教育鞭長莫及。

提起母親,頭發(fā)已經(jīng)有些花白的劉尚老師潸然淚下。參加工作這么多年,他沒有給過母親什么錢,就連母親重病期間也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基本職責。

那是1997年,劉尚的母親因為身患結腸癌,受當時醫(yī)療技術與家庭經(jīng)濟狀況限制,老人家在五十歲那年就離開了人世。談吐間,劉尚的聲音哽咽了,他說:“母親患病期間,我知道她將不久于人世,但當時正值期末考試,學校人手少。我想等考試完了再一心一意好好陪伴母親,可是,當我匆匆趕回家時,母親卻已經(jīng)撒手人寰。后來才知道,彌留之際的母親,一直在呼喊著我的名字。”

母親走后,父親就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生活,剛開始時,身體還健朗,能夠自食其力?,F(xiàn)如今,已經(jīng)過了耄耋之年,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身邊無人照顧,劉尚也是常常放心不下。

月光朗照,夜空澄明,天地一片岑寂,世界都睡熟了,可劉尚卻沒有睡。他說:“白天還好,有孩子作伴,晚上我一個人守著諾大的學校,或者說守著連云山的一個山頭,孤獨啊!加上年齡越來越大了,瞌睡也少了。所以就習慣了用學習來排遣寂寞的時光。”

劉尚老師2010年下半年調往渣坪小學,剛開始是完小,隨后學生人數(shù)逐漸減少,到2019年便變成了教學點,當時是一到三年級10個孩子。到了2021年下學期,就僅剩1個一年級學生和3個學前班的孩子了。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眲⑸谐嗣刻煲贤炅?jié)課,還要負責保安、采購、廚師、衛(wèi)生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按照縣教育部門的規(guī)定,學前班的孩子每餐只能收取5.5元搭餐費,小學生6元。這里面涵蓋了柴米油鹽、水電等一切費用。他每天不但要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早上還要騎著摩托車去鎮(zhèn)上買菜,放學之后,還要去附近農(nóng)戶家里買柴買米搞衛(wèi)生。

開飯了,一大四小,劉老師把一切都安排得有條不紊,三菜一湯端上桌,有葷有素。他將筷子發(fā)給四個孩子,然后又將盛好的飯,給每個孩子遞過去一碗。

當下農(nóng)村,由于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父母親常年在外打工,不少還是獨生子女、離異家庭,放學回家缺少交流,孤獨自閉如影隨形。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是個別,而且呈上升趨勢。

讓劉尚常常犯難的是那個一年級的孩子,患有中度自閉癥。這是一個苦命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上學之前爺爺奶奶帶著的時候,因為要忙于農(nóng)事,常常將他一個人鎖在家里,從此,恐懼、孤獨的陰影在他幼小的心靈就已經(jīng)埋下。

用心靈溝通心靈,用情感交融情感,用生命影響生命。針對自閉癥的孩子,劉尚想方設法取得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賦予孩子安全感。于是,他不厭其煩走近這個孩子,試著與他交流,鼓勵他參加課外活動,用餐的時候將飯遞到他手上,給他夾菜。牽著甚至抱著他去上廁所,盡量消除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恐懼。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這個孩子開始有了與人接觸的愿望。

2020年春節(jié)前的一天,渣坪小學來了一位年輕人,說是要見劉尚老師。劉尚望著眼前這位身材高大、充滿朝氣的年輕人,感覺似曾相識卻又想不起他是誰。

原來這個年輕人姓江,是15年前劉尚老師教過的學生。他深情地說:“劉老師,我能擁有今天,真的要好好感謝您。那一年,我父母患病,家境十分困難,原本打算退學的我,是您把我接到學校,幫我墊付了學費,讓我順利完成了學業(yè)?!彼f著便將當年所欠的學費遞到了劉老師手上。這時,劉老師才慢慢想起當年的那一幕幕情景。

劉尚說:“世紀之交的那些年,很多學生交不起學費,我就幫他們墊付,一個學期結束,大部分學生都還上了。少數(shù)學生自己工作后再還上的也有?!?/p>

劉尚老師一身帶著泥土的氣息,性格達觀且富有靈氣,如同學校門前的那條小河。他住在離田野最近的地方,他自己也就成了一粒誠實的種子,開出花來,芬芳著山川。

42年不曾離開20年獨自堅守

早在40多年前,下放知青因為政策紛紛返城,一時間,鄉(xiāng)村民辦教師出現(xiàn)大量缺額。正在這時,胡厚興雖然以微弱低于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而落榜,卻有幸當上了大巖小學的民辦教師。從此,他變成了啼血的杜鵑,與青山為伴、以愛心為帆,默默傳遞圣火42個春秋,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偏遠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在筆墨芬芳中為山區(qū)孩子演奏了世上最美妙的樂章。

與青山為伴、以愛心為帆,默默傳遞圣火42個春秋,胡厚興老師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偏遠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

胡厚興說:“我在大巖小學整整教了三代人,先后有30多人上了大學,當了干部。我走進大巖小學,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我手持三寸粉筆,就再也沒放下過。從2001年起,我就開始了在大巖小學獨自一人陪伴著孩子們成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整整20年。近幾年來我這兒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少了,我有些失落,但更感到欣慰,因為他們?nèi)ユ?zhèn)上或者縣城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p>

由于長期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每天六節(jié)課,口干舌燥不說,還要負責整個學校的其他工作,精神壓力相當大。2004年臨近暑假,胡厚興患上了嚴重的職業(yè)病——神經(jīng)性咽喉炎。

胡老師說:“我第一次咽喉炎發(fā)著的時候,不光是咽喉腫痛,更嚴重的是說不出話來,經(jīng)赴岳陽、長沙等地醫(yī)院診斷,唯有禁聲治療,才有可能好轉?!?/p>

胡厚興根本就沒有把醫(yī)生的話放在心里。他把住院治療當成空閑時間,用來總結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氐郊依餂]多久,新的學期又開學了。

他一次次試著發(fā)聲,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一發(fā)聲就嘔吐。為了盡量減少說話,胡厚興發(fā)明了自己的“無聲教學法”。他將一些常規(guī)語言轉化為文字與符號。開始上課,他就在黑板上事先寫好“上課”然后在下面畫“√”;下課鈴響了,他就在“下課”字下面畫“√”。組織討論,他先出示提問,預先將問題寫在紙條或小黑板上,臨時提出的問題就板書到黑板上,要求某某同學回答,他就走到這位同學跟前,用手勢表示請同學起來回答,回答滿意,會給他孩子送上微笑和大拇指。如果回答不滿意的,就示意孩子坐下,再請下一位同學來回答。

在日常教學中,胡厚興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學習數(shù)學有困難,有的甚至看到數(shù)學就煩。他就利用自己擅長的幾何畫板,把數(shù)學題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通過畫板的動態(tài)演示把教學難點通過圖像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學生大都在學校吃中飯,很早以前是自己帶飯,后來改為帶柴、帶米、帶菜,由學校統(tǒng)一開餐,到現(xiàn)在全都改為交錢就餐了。以前學生每天帶米、帶菜的時候,常常有個別學生忘記,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胡厚興就只好將自己的飯與學生分著吃,有時甚至全部讓學生吃了,而自己卻餓著肚子。

胡厚興老師雖然是大男人一個,但平時帶學生的時候卻心細如發(fā)。2010年春季的一天,大雨一直下個不停。他吃完中飯回到教室,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臉色蒼白,樣子有些痛苦。他便問:“你怎么沒吃中飯?”那個學生聲音有些倔強地說:“不想吃?!焙衽d一聽,感覺這個同學與平時說話的聲音不對。原來這位學生姓童,情況有些復雜,曾經(jīng)被診斷出患有腦病。每次上學、放學都需要胡厚興接送,正常情況下陪著走即可,如果患了病還需要老師背著走。

胡厚興趕緊問他:“你是不是不舒服?”學生沒有回答,胡厚興急忙幫著他整理書包。這時,窗外電閃雷鳴、風雨交加,胡厚興撐著傘,背著學生往他家里走。一公里不到的路程,跌跌撞撞、停停走走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當家長見到他們歸來,以為孩子僅僅是感冒。胡厚興堅持一定要將孩子盡快送往醫(yī)院。孩子被診斷為患了急性喉頭炎,醫(yī)生說:“再遲來半小時,孩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險了。”

2019年,胡厚興的班上來了一位特殊的女學生。這位學生姓潘,患染色體智力低下。當她的爺爺將其交到胡老師手里時,老人十分無奈地說:“我孫女經(jīng)大醫(yī)院專家診斷,8歲了只有3歲孩子的智力,盡管發(fā)育看上去很正常,但壽命卻不會長久?,F(xiàn)在把她送到您這里,只是讓孩子心里得到些安慰。我也知道,這樣做實在是為難你了?!闭f著,老人噙著眼淚握緊了胡厚興的手。

在學校里,這個女孩沒有上下課的概念。上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講,她就在下面玩耍,不時還會發(fā)出怪怪的笑聲??粗@樣一個孩子,胡厚興心中好痛,但卻并沒有放棄。他一次次將其領進教室,又輕言細語耐心地鼓勵她、引導她。

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智障孩子心中也能喚起同樣的反應。胡厚興說:“對這樣一個可以預知生命將不久于世的孩子,我除了同情,就是盡量讓她的每一天更多充滿快樂,盡量讓她與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p>

2007年,胡厚興就患上了嚴重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發(fā)麻,臀部以下都不舒服,坐難受、站難受,什么姿勢都別扭。剛開始的時候,胡厚興通過口服消炎藥、貼膏藥、帶圍腰、吊單杠等來緩解身體的疼痛。實在受不了的時候,他就利用午休臥床休息一下。他無法獨立行走,只能用椅子撐著走。上課的時候,他站著不能,坐著不行,只好扶著椅子講課。那時候的他,白天除了上課,還要自己熬中藥,中午給學生做飯,放學之后要找醫(yī)生扎針,那一痛整整3年。

胡厚興的微信名叫“清貧閣”。他在大巖小學默默耕耘,腳踏實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也許他一個人是十分渺小的,但他的內(nèi)心卻擁有一個廣闊的世界。

胡厚興的辦公室很簡陋,但布置得很有條理,墻上張貼有一條橫幅,上面赫然寫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條幅下面是學校規(guī)章制度。一張老式辦公桌上面的油漆已經(jīng)全部脫落。聽胡厚興說,這辦公桌跟隨他至少有30年了,盡管只是一張普通的辦公桌,卻融入了他深深的情感。

42年來,胡厚興先后資助過幾十名學生。其實,胡厚興的家境并不寬裕。妻子在家種著幾畝山地,兒子上大學讀研開支不小。胡厚興平時十分簡樸,幾年都難得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但是他卻很坦然。

胡厚興愛生如子,從不在班上當著大家的面批評學生,時刻注意保護著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個別學生表現(xiàn)差,他總是單獨找機會耐心細致開導、鼓勵,給學生留下改正的時間與機會。胡厚興說:“一個人一旦沒有了自尊心,就會自暴自棄。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感化學生。”

為給學生“一碗水”,胡老師不再滿足“一桶水”。他追求的是取之不盡的“一泓活水”。為此,他除了鉆研語文、數(shù)學,還要研究歷史、地理等學科,因為他是“全科教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蹦瞰I在大山里的人民教師就如一支支驅散黑暗的紅燭。他們?nèi)紵约?,照亮別人。學生是他們的全部,大山是他們靈魂的歸宿。

丹心可鑒,追夢不止。這種真愛,雖與血緣無關卻能感天動地。汨水作證,高山仰止。這種深情,雖短暫相處卻醇厚綿長。在中華兒女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他們默默地為大山里的孩子們開辟出了一條通往未來的光明之路。

(2022年第11-12期)

【責編 李鵬】

河北黃驊:德育為先滋養(yǎng)青少年成長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4-01-31

宿遷學院教師主持獲批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重點立項項目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2-09-14

曾亢:教育與學術交融倡議文化傳承新風尚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5-05-06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