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新久久久久久,99热最新在线,天天操天天插天天射,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亚洲

名校名師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校名師 > 正文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教育系統(tǒng)2023年師德師風第一課主講人之李永琴:以愛為底 點亮教育幸福的光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 作者:李永琴 2023-02-08 15:49

愛是教育之火,是師德之魂,只要心中有愛,教師的眼中就會有光,腳下便有力量,只有心中充滿愛,我們才能點燃孩子眼中的光,點亮教育的未來。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堅守兒園教育一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那是因為我熱愛幼兒園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我為自己從事學前教育事業(yè)而感到自豪。熱愛就是我的教育源動力!

愛是走入童心,潤物無聲

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我,燦爛的笑容總會不自覺地掛在我的臉上,仿佛我和他們一樣,一直就生活在童年。

愛孩子就要有一顆童心,尊重每一個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孩子們喜歡的事,我就和他們一起體驗,孩子們好奇的問題,我就和他們一起探究,孩子們的世界里都是游戲,我就想各種好玩的辦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和他們交流。

做幼兒老師就要懂游戲,會游戲,要在游戲中為孩子們播下熱愛的種子,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準備、打基礎(chǔ)。我總是找能吸引孩子們的材料和現(xiàn)象,帶他們玩有趣的游戲,做神奇的實驗,讓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秘密,愛上科學探索,孩子們喜歡我輕松幽默的教學,我在他們心中是了不起的科學魔法師;飯后散步時,我能把小朋友依次編進故事里,和他們一起設(shè)計有趣的情節(jié),講出編不完的故事,孩子們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我也成為他們最崇拜的故事大王;我會下棋,喜歡陪孩子們下不同的棋,但只有練成“高手”的孩子才能和我“過招”,戰(zhàn)勝我成為“棋王”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目標;我了解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我把教育目標藏進他們喜歡的游戲里,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和他們相處,成功地變成了他們喜愛的老師、獲得成功時最想分享喜悅的大朋友、遇到困難時最想求助的知心姐姐。

每一位幼兒園老師都經(jīng)歷過小班入園適應(yīng)期的耐心大考驗,當3歲的寶貝們第一次離開家,面對陌生的集體環(huán)境和人的時候,他們會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適應(yīng)狀態(tài)。有的孩子不吃飯,有的不會上廁所,有的需要時刻有人陪伴,有的不允許老師提出任何要求,稍有疏忽,班里就會變成一個熱鬧的集市,哭聲此起彼伏,但有的哭是因為緊張,有的哭是想要關(guān)注,還有的哭是因為沒得到滿足。在短暫的相處后,我就要對孩子們有基本的了解,對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對策,幫助他們盡快適應(yīng)。這時的我,既要有細膩的關(guān)注陪伴,有敏銳的反應(yīng)和充沛的體力,還要有三頭六臂指揮千軍萬馬的氣勢。

記得有一年,一個叫東東的小朋友不會自己午睡,每天需要老師像哄嬰兒般地搖著才能入睡,但只要老師抱的姿勢不對,他就哭鬧不止。為了讓孩子休息好,我們一邊和家長溝通,一邊堅持搖著讓他入睡。連續(xù)好多天,手術(shù)后幾個月的我每天都要抱著只能襁褓式橫躺不能靠肩豎扛的東東午睡,直到他終于在挨到床板的那一刻不再哭醒,學會了午睡;一個叫坤坤的寶貝一喝水就哭,我拿水杯喂他,發(fā)現(xiàn)他一喝就全漏在衣服上,原來他一直用吸管,根本不會用幼兒園的水杯,于是,我一邊堅持用小勺喂他,一邊和家長交流方法,直到他學會了用水杯喝水。軒軒剛?cè)雸@時,不肯吃幼兒園的一口飯,午飯時間,執(zhí)拗的他就會拿個小板凳坐在門口,等媽媽接他回家吃飯,勸說不進去的我就在無人的臥室悄悄放一份午飯,看到在臥室等媽媽的軒軒偷偷吃著雞腿的愜意,我的這一份擔心終于放下了。我曾寫下了這樣的話:“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憊地躺到床上,終于可以伸展腰身了,卻發(fā)現(xiàn)枕頭里都是孩子們的哭聲......”

正是每一個這樣的開始,讓幼兒園老師和班級的孩子們多了一種特別的情感,我們?yōu)閹煘槟?,是他們邁入社會的第一份情感依賴,要為他們做出更辛苦細致的工作。和他們相遇的時段也注定了幼兒園教師的工作要在這樣瑣碎的生活化場景中,用細膩的愛無聲地完成。

這是十五年前,我的第一批畢業(yè)生來看我時的照片,當時的我特別高興也特別驚訝。在他們幼兒園畢業(yè)時,我還沒有手機,他們找到我的時,固定電話早已消失,因為好久沒有聯(lián)系過,他們是通過向好多人打聽后才聯(lián)系上了我。孩子們說一定要來看看我,因為他們一直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四個調(diào)皮的小伙伴一起把靠墻的大衣柜推倒的畫面,他們說看到緊張的李老師時他們很害怕,但李老師沒有訓斥他們,卻只是要求和他們一起把大衣柜扶起,在他們用盡全力也辦不到時,李老師告訴他們,如果這么重的衣柜砸在一個小朋友身上,一定會有很大的危險。從那以后,他們喜歡上了我這個不一樣的老師,也記住了要注意安全。

我告訴他們,當時的我聽到一聲巨響后趕緊跑來,看到的景象讓我嚇出了一聲冷汗,可當我看到他們驚恐的眼神時,壓制下了即將噴發(fā)的怒喊,他們竟然都機靈地躲開了衣柜,沒讓這樣的淘氣釀成大禍。

孩子還說,他們的家長也要求他們一定來看看我,和我說說他們的變化:那個曾經(jīng)膽小的孩子成了自信的學霸,目前正在攻讀博士。因為我的堅持,他才成了幼兒園畢業(yè)時最引人注目的小指揮,喜歡上自信的感覺;那個曾經(jīng)發(fā)音不清晰的孩子當時口齒伶俐,后來學了播音主持,因為我曾堅持每周六和他一起去英語角感受不同的交流,讓他知道了不斷練習總會有改變。

其實做幼兒園老師久了,特別習慣被孩子們遺忘,但沒有想到兒時的相處也能成為孩子們清晰的記憶,這讓我備受鼓舞。他們家長的不斷惦念就是對我們的付出最長情的回饋。

愛孩子讓我們更懂孩子,更理解家長,我們對孩子的愛也可以慢慢浸潤家長的心。我遇到的第一次家園溝通困難來自一位焦慮的媽媽。她的孩子樂樂剛從別的幼兒園轉(zhuǎn)來,第一天接園,她便快速地沖到孩子面前,用緊張的眼神仔細打量著笑瞇瞇的孩子,然后把孩子的四肢摸了一遍,翻著兩個手腕看了又看,這才切切地問道:“寶貝,今天在幼兒園哭了沒有?”當孩子笑瞇瞇地回答沒有后,她才牽著孩子的手離開了。接下來的幾天,她天天如此,我感到了她的擔憂,可每次詢問時,她都不愿意和我多聊。一段時間下來,我無法和樂樂媽媽有效溝通,因為她從不回答我的問題,只是用拒人千里的眼神回應(yīng)。

我決定和她認真地談?wù)劇T瓉?,她是位全職媽媽,孩子出生后就辭掉了所有的工作外交,全身心地把精力放在樂樂身上,為了孩子,她覺得付出再多也值得。樂樂之前上過別的幼兒園,雖然他很喜歡,但細致的媽媽總是擔心孩子磕碰,擔心老師不能像自己一樣照顧好孩子。有一天,她看到了孩子手腕上有一塊小小的黑青,于是氣沖沖地拉著孩子去質(zhì)問老師,老師反復說是孩子在戶外時不小碰的,可她認為這一定是老師的疏忽造成的。這件事讓樂樂媽媽很氣憤,也讓她更擔心孩子了,每天接孩子時,都要先認真地檢查一遍,才帶著孩子離開。有一次,一位老師對她說,孩子跑步不協(xié)調(diào),需要加強鍛煉,她馬上就生氣了,在她眼里,樂樂聰明可愛,思維敏捷,怎么會有不協(xié)調(diào)的事情呢?她認為老師在為她的孩子“下定義”,而老師卻覺得要把孩子的發(fā)展情況及時跟家長反映,以便引起關(guān)注。最后,和老師溝通不暢的樂樂媽媽讓樂樂轉(zhuǎn)園了,我成了樂樂的第二個老師,她對我的態(tài)度就是從這種不信任開始的。

我想,樂樂媽媽一定攢了很多擔憂和不滿,我能想到她為孩子全情付出后的失落,我也能理解她想讓孩子擁有完美童年的心情,班上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是父母交給我們的信任。我把這些話講給她聽,并請她講講樂樂。這種共情讓她終于打開了話匣子,從樂樂出生講到孩子上幼兒園,足足講了兩個小時,我從沒打斷她,只是安靜地聽,她的臉上第一次有了笑容。離開時,她對我說:“李老師,謝謝你!”

我想,我們的合作才開始了,信任是合作的開始,最好的信任是讓家長看到你愛她的孩子。每天離園前,我會刻意地把樂樂在幼兒園發(fā)生的事講給媽媽聽,孩子的好習慣我會特意強調(diào),而他需要加強的我只會描述,過了一段時間,樂樂媽媽主動對我說:“李老師,你總是夸孩子,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們注意呀?”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提議她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看看外面的風景。誰知,樂樂媽媽卻笑著接道:“我知道了,讓他多跑,腿上有力量動作就協(xié)調(diào)了!”

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只喜歡動腦筋的樂樂越來越喜歡運動了,性格也越來越開朗。2019年,我聽到了樂樂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的好消息,由衷地為他們高興。

感悟:愛如涓涓細流,是信任的基礎(chǔ)。愛孩子、欣賞孩子是我們要做的全部工作。家園溝通需要有技巧,愛就第一技巧。愛是想通的,我們和家長一樣,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守護者。

愛是觀察傾聽,智慧育人

大家常說幼兒園教師是“孩子王”,但想真正成為“孩子王”,必須有教育的智慧。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有愛的情懷,還要有愛的藝術(shù),教師看似隨意的一言一行,一個簡單的回應(yīng),只要是精準把脈,就能有的放矢。孩子遲到了,我會在說“沒關(guān)系”的同時,告訴他明天早點來幼兒園吃早餐,讓守時逐漸成為伴隨他一生的好品質(zhì);吃午點時,我請孩子們用雙手向我比數(shù),從單手完成到雙手配合,動腦動手換來的水果會吃得格外香;遇到挑食的孩子,我會聲情并茂地告訴他牙齒的秘密,先用中間像菜刀一樣的切牙把蔬菜切成小塊,再用兩邊像研磨機一樣的磨牙把它們磨成細細的菜泥,這樣做好的菜泥咽下去,就會變成肚子里的小精靈最喜歡的營養(yǎng)果汁……

有時候,我們需要從觀察傾聽中發(fā)現(xiàn)孩子,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兩個大班的男孩子諾諾和翔翔在操場上扭成一團,他們本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此時卻都怒氣沖沖,兩個人皺著眉頭,使出渾身的力氣,試圖將對方摁倒在地上。我趕緊喊他倆的名字想制止他們,但他們不但不理我,反而更用力了。我站到兩人中間,抱住比較激動的諾諾,他們才暫時停止了打鬧??蓛扇巳匀欢己芗?,一邊用力掙脫我,一邊想再次找對方。是什么讓他們這么生氣呢?在其他小朋友的幫助下,我才知道他倆氣憤的原因是諾諾不小心踢到了翔翔,翔翔說他是故意的,諾諾解釋好幾次他也不聽,所以諾諾越說越氣,就動手推了翔翔,兩個人一個因為被誤解,一個因為被攻擊,所以怒氣都很大。

我想調(diào)解制止,但剛一開口,他倆就開始搶話,互相埋怨對方,我馬上就插不上話了。兩次嘗試后,我開始思考:他們一定是情緒沒有發(fā)泄出來,所以根本就不會停,既然這樣,我決定讓他們認真地吵一次!

我放開了諾諾的手,輕松地對他們說:“你們可以繼續(xù)吵架,但手必須裝在口袋里,不許再碰對方?!眱扇擞皿@詫的目光看了我一下,然后馬上把手裝進口袋,“認真”地吵了起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了好長時間,吵著吵著,聲音小了,埋怨沒了,兩人竟然一起跑到我的身邊來,笑嘻嘻地對我說:“老師,我們吵完了!”然后拉著手去玩了。

反思:正像我的第一反應(yīng)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從成人的思維出發(fā),以人際關(guān)系的角度看待孩子之間的爭吵,經(jīng)常會以外援的角色急于制止,但今天的爭吵,卻成了孩子關(guān)系的潤滑劑。在爭吵的過程中,他們進行有立場的辯論,圍繞自己的觀點快速找論據(jù),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方式結(jié)束了爭吵。這樣的爭吵,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宣泄了情緒,增進了感情。這樣有意義的爭吵,何不讓孩子大膽去吵?給他們機會和空間,就能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感悟:成人眼里的小事,可能是孩子心中的“大事”,孩子們行為里的小事,也可能是成人心中的“大事”。教育的智慧并非定義式,只要我們理解孩子行為的意義,我們的進退支持中就有了教育的智慧。

愛是鉆研反思,勇于創(chuàng)新

熱愛讓我的工作充滿了創(chuàng)意,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能讓日復一日的教育充滿樂趣。我喜歡思考,喜歡嘗試,喜歡不斷顛覆原先的方法,在不同中收獲寶貴經(jīng)驗。

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戶外運動,嘗試不訓練的技能學習,我每天和他們一起玩各種體育器械,故意在他們面前炫技。為了和我玩皮球游戲,小班的孩子竟然學會了熟練地運球傳球,就能輕松地用雙手拍雙球;為了像我一樣讓呼啦圈轉(zhuǎn)起來,中班的孩子們竟然自己分組研究方法,模仿著我轉(zhuǎn)出了各種花樣;當我想到小時候最喜歡的游戲“丟沙包”對孩子們有難度時,就想辦法進行了多次改編,一年后,孩子們竟然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玩起了原版游戲,他們的成長激勵著我不斷學習。一次偶然,我被酒店門口廣場上的空竹表演吸引,于是,連續(xù)三天觀察請教,向晨練的人學會了抖空竹,我把空竹帶回了幼兒園,通過不斷的改編嘗試,研究出了一些適合幼兒園小朋友的游戲指導方法,讓空竹變成了幼兒園小朋友喜愛的戶外新玩具。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喜歡鉆研教學,嘗試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為了研究古詩詞在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我曾嘗試過用拼圖游戲帶小班小朋友學習古詩《鵝》,也曾帶領(lǐng)大班小朋友用凝詞凝句的方法寫出了《如夢令》,體驗了“小詩人”的感覺,為了讓大班小朋友理解“離離原上草”頑強不息的精神內(nèi)涵,我也提出了用塑料布讓他們體驗艱難鉆出泥土的游戲想法.....

感悟:每一次教學創(chuàng)意來自于日常積累,更是對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實踐驗證,我們要做有思想的教師,要做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

在太原市第一屆敬業(yè)杯教學比賽中,我和我的團隊曾獲得了團體第一名,我個人獲得了科學領(lǐng)域一等獎的好成績;在山西省學科帶頭人的評選中,我以科學活動《神奇的磁力》獲得了教學最高分。

感悟: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平時,才能煉就我們扎實的教育基本功。教育教學是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我們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學習,更要通過反思不斷擠水,遇事則思,遇難則思,反思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結(jié)果,產(chǎn)出更多的創(chuàng)意,推著我們的專業(yè)不斷地提升。

愛是責任擔當,不負使命

愛是奉獻,是付出和擔當。個人的發(fā)展離不開集體的力量,集體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多年來,我積極承擔幼兒園任務(wù),出色完成各級各類接待、幫扶和培訓。

2016年,我有幸受教育部選派,參加了“內(nèi)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xié)作計劃”,作為當年山西省唯一、全國十二分之一的幼兒教師代表,加入了“內(nèi)地幼兒教師”團隊,帶著促進兩地交流的使命步入香港,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幼稚園校本支援工作。我在香港的工作主要是以駐校的方式,輪流指導五所幼稚園開展體能和美藝課程。

2017年6月30日,是我駐校的最后一天,我和平常一樣上午觀課、準備教研,匆匆的午餐后就開始和老師們評課研習,為當天教學活動提出改進建議,組織她們完成了課程的最后一次研習。下午,我把一天的工作詳細地整理,完成幾個不同的表格和文字報告,發(fā)給教育局的課程發(fā)展主任,緊張地完成了最后一天的工作,我深吸了一口氣。墻上的表針已指到五點半了,離下班時間已過去了半個小時,此時的幼兒園一如往常的安靜,孩子們早已離園,老師們大概也早離開了吧。從辦公室看向大廳,燈沒有開,我連忙收拾好東西,起身往外走。

“李老師,我們愛你!”“謝謝你讓我們的課變得更有意思了!”小朋友稚嫩的聲音突然響起,一束鮮花遞了過來,大廳的燈亮了,音樂響起來了,我的眼前馬上就模糊了。平日里因不會說普通話又怕我聽不懂粵語而只是微笑的校長緊緊地擁抱了我,用不熟練的普通話對我說:“李老師,謝謝你的幫助!”平時總是和善靦腆的黃老師對我說:“李老師,你的教育真了不起,你幫我學到了很多。”就連平日里忙得不肯休息一分鐘的嬸嬸,也特意為我準備了甜品。

那一天,我不知道我的眼淚流淌了多久才停了下來。這一刻,是我孤身一人在離家千里的海島上,用一年的奔跑,每次往返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適應(yīng)了高密度的工作節(jié)奏,克服了語言溝通的障礙,應(yīng)對了短時間就要準備好、每天內(nèi)容都不同的教研要求,堅持了一絲不茍的嚴格自律,看到了漠然疑惑的眼神逐漸變成了信任與不舍的感動,我的眼淚里是不同的滋味,心里卻是滿滿的幸福......

在香港工作的一年里,我共觀課評課227次,專題研習122次,進行示范課8次,組織教師工作坊4次,共寫駐校報告122次約31萬字。駐校受惠幼兒達782人,指導核心教師28人,輻射教師人數(shù)64人。我沉甸甸的工作得到了每一所交流幼稚園的認可,我收到了香港教育局繼續(xù)留任的邀請,并獲得了教育部頒發(fā)的“優(yōu)秀指導教師”榮譽。

我感謝這個幸運的機會,讓我在不同的視野中感受了不同的教育風景,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感謝在幼兒園工作的二十年,讓我積累了扎實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讓我自如地應(yīng)對快節(jié)奏下的教育挑戰(zhàn);我感謝積極承擔過的所有接待、比賽和重大活動,讓我早早明白責任擔當才能讓自己成長;我更感謝熱愛幼兒教育的自己,重壓之下仍堅持出色地完成重任,不辱使命。

感悟:熱愛讓我們面對機會和挑戰(zhàn)時充滿力量,而那些日積月累認真付出所收獲的教育能力才是我們自信的根本!

愛是成果激勵,樂于分享

你低頭耕耘有多投入,收獲就會有多豐碩。感謝幼兒教育給了我許多珍貴的回贈,近年來,我獲得了很多榮譽,這些都激勵著我不斷前行。但這些榮譽也在提醒我,榮譽有多高,責任就有多大。我突然意識到,要讓我的熱愛成為別人的熱愛,讓我的教育火花擦亮更多的火花,這才是教育的傳承和愛的傳遞。

當我有能力分享時,我一定不遺余力!近年來,我曾多次作為培訓講師,面向全省幼兒園教師進行分享交流,多次參加山西省“幼師國培”項目的下鄉(xiāng)指導或現(xiàn)場講座;參加了山西省學前教育“疫情在線保教”專家講座,獲得表彰;我也曾作為太原市幼教講師團成員,對太原市幼兒園課程標準進行全市巡講,作為太原市幼兒園幼小銜接課程組講師,在不同縣區(qū)進行了專項講座,并與多所小學教師共話幼小銜接。只要同伴需要,我愿意傾我所有,我相信,連接我們心靈的,是我們對學前教育事業(yè)共同的愛!

我積極地用我的行為影響身邊的同事,2017年起,我堅持利用周六休息日對青年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助力多名青年教師迅速成長?,F(xiàn)在的她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宣傳接待等各項活動中均有良好的表現(xiàn)。

幫助青年教師的過程讓我想到了自己,因為我也是這樣,在幫助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連綿不斷的傳承才讓學前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厥鬃约旱某砷L之路,我充滿感慨,幼兒園教師,就是一個在生活和游戲中育人的職業(yè),是一個沒有驚天動地卻從不缺快樂故事的職業(yè),是一個習慣被遺忘卻孜孜不倦為孩子們打好地基的光榮職業(yè)!

我自豪,我是幼兒園教師,我慶幸,我依然心中有愛,我堅信,當我滿頭白發(fā)時,我仍然堅守我的熱愛!

親愛的老師們,愿我們所有的愛都能匯成最美的星光,愿我們都能保持心中的熱愛,在這個大美的時代里,用心點亮孩子們絢麗的童年,點亮教育幸福的光!

(供稿單位:山西省太原市育杰幼兒園)

【責編 李媛】

 


河北黃驊:德育為先滋養(yǎng)青少年成長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4-01-31

宿遷學院教師主持獲批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重點立項項目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2-09-14

24小時熱點